黄蜀葵

首页 » 常识 » 常识 » 三水国学战胜寒潮的不是凛然正气,是黑科
TUhjnbcbe - 2022/9/16 20:26:00
社群运营求职招聘QQ群 http://www.jpm.cn/article-122749-1.html
南方冬天裹成熊的日常

网络上有句老话,“北方的冷是物理攻击,南方的冷是魔法攻击”。生于南方,在北方生活了四年,对这事自觉还是有些发言权的:

北方冬天暖气一开,屋里一件厚点的套头衫,一条加绒牛仔裤,出门顶多披上羽绒衣,就是整条街最抗冻的崽,秋衣秋裤都要靠边站。

回到南方,穿上棉毛衫,扣上羽绒背心,套上毛衣,甭管穿得多厚,哪怕裹成狗熊,只要手脚露在外边,没热水袋、暖手宝时刻捂着,一秒冻成冰块,怎一个透心凉,心飞扬。

有空调、羽绒衣、羽绒被、暖宝宝的现代尚且如此,没有这些抗寒神奇的古代,人们要怎么扛过凛凛寒冬呢?哎,先别急着同情古人,古人冬天过得可舒服着呢。

战国取暖利器青铜火炉

和现代一样,古人挨过凛冬主要靠“魔法防御”和“物理防御”为主——通过烧炭改变室温。早在周朝,就有专门征收灰炭,以备过冬的官员掌炭。

《吕氏春秋》中记载,宛春在劝诫卫灵公时,说他“陬隅有灶”,说明战国时期,王公贵族们就会在宫殿角落摆放生火的炉子来驱除严寒了。

这种驱寒方式在秦都咸阳的宫殿遗址发掘中得到了证实:考古人员在遗址内发现了取暖用的壁炉和有存放木炭的炭槽。木炭火焰较小,燃烧得久,可保证室内恒温,故以为燃料。

考古发现证实,秦代已经有了比较先进的取暖技术。

芈月传中住在椒房殿的芈姝

到了汉代,人们开始使用保温涂料,比如皇后住的“椒房”,除了祈求多子多福外,还因为花椒有“温暖除恶,温而芬芳“的特性。

“椒房”又被称为“温室殿”,据《西京杂记》记载,椒房的墙壁上挂着锦绣毯子,用香桂做柱子,用大雁羽毛做帘帐,中间摆着火齐屏风,地下铺着西域毛毯,简直是豪华空调房。

最早烧火炕的,是晋代河北鲍邱水边的观鸡寺,寺庙里面的大堂地基中空,用石头垒起,加上泥土隔火层,使各个房间如“枝经脉散”,相互贯通。

当在侧室外的灶膛点起火时,火势顺着地基流向大堂,使得整个大堂都温暖起来,可谓是最古老的地热系统,古人的智慧真是超乎想象。

北方火炕烧炭取暖

火炕取暖延续千年,北方无论宫廷还是民间多用此法过冬,不同的是宫廷多以木炭为染料,因明清时紫禁城为木制建筑,为防火灾,宫中不许烧柴烧煤,只能用木炭供暖。

除了烧地坑,清皇室还会在宫室内安放火盆。室内烧炭火,总会有火星子蹦出,于是慈禧就命人在火盆上扣一个落地的铜丝罩子,以免火花蹦出烧了衣服。

烧炭虽暖,却并非毫无风险,《酌中志》就提到宫中烧的红箩炭因“火气太炽,多能损人,倏令眩晕,昏迷发呕”,令让不少皇子皇女蒙受热毒而夭折。

更不用说民间烧煤的火坑了,《景岳全书》就记载了因火坑烧煤,而发生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,《帝京岁时纪胜》也提到西山出产的柿子,“冬月食之,可解炕煤毒气”。

对于没有火坑的南方人来说,只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。人称“古代手工耿”的李渔,就设计了一种暖椅:在坐卧皆宜的椅子下面安一个抽屉,抽屉里摆一个炭炉,全身都能暖起来。

这种暖椅好处多多:一来节省燃料,四块小炭可以用一天;房间里的碳灰少了,屋子变干净了;再加点香薰,熏得全身香喷喷。集暖炉、熏笼于一体的暖椅,堪称完美。

更妙的是,在暖椅的扶手镂出手掌大的一块空缺,用生漆黏上一块极薄的端砚,让砚台保持温热,这样写书作画时就不用担心墨水被冻住,简直是文人冬日学习办公一大神器。

还有件过冬魔法道具,就是热水袋的原型——汤婆。北宋时,苏轼就曾送过老友一个暖脚铜缶,还附上了使用说明:每晚用热水灌满,塞住扣子,用布包裹,从脚底暖到心底。

卧兔暖耳

物理防御的方式,也和现在差不多——穿得多,盖得厚。值得注意的是,棉花在宋元之际才传入中国,那么在之前,人们又是穿什么过冬的呢?

看过《红楼梦》的都知道,达官贵人家穿的都是各种貂绒皮袄。周朝还专门有司裘,掌皮这两个职位,来管理天子祭祀穿的冬装礼服,王侯大夫以穿狐白裘彰显身份。

挡风护耳的帽子耳罩,一般由貂皮狐皮所作,女用叫卧兔,一顶貂皮卧兔价值三十六两银子。《金瓶梅》中西门庆冬天常“头戴白缎忠靖冠,貂鼠暖耳”,来标榜其清河一霸的地位。

富人穿皮裘,平民着纸裘。纸做的衣服是普通人家的过冬神器,《文房四谱》说其“然服甚煖”。当时安徽歙县和黟县有会做纸衣的人,据传穿上后有挡风防寒的奇效。

鹅绒轻巧保暖

有纸做的衣服,自然也有纸做的被子。陆游收到朱熹送的纸被,还特意感谢他,夸这被子“白于狐腋软于绵”。如果被子要破了,刷点*蜀葵梗水和木槿叶水就能继续使用了。

比纸被更厚实一点的是芦花被,采深秋的芦花装入玉色或蓝花布做的被套,上面画上蝴蝶,别说还有点小浪漫。可惜这被子只适合天刚变冷时候盖,在北方就完全不顶用了。

有趣的是,唐代的广西少数民族已经学会用鹅毛做羽绒衣和羽绒被了,因为鹅绒“柔暖而性冷。婴儿尤宜之,能辟惊痫”,当之无愧是时代的弄潮儿。

晒太阳延年益寿

同是身处寒冬,条件优渥的钟鼎之家,披着锦帽貂裘,握着精巧手炉,享受着踏雪寻梅,大啖鹿肉的快乐;家无担石的普通人则将物尽其用发挥到极致,穿纸衣拥芦煎熬度日。

不管家世如何,强健的体魄才是战胜严寒的本钱。“冬日进补,春天打虎”,,食补也好,锻炼也罢,强身健体,增强抵抗力,在流行病高发的季节总是百利无害的。

而晒太阳无疑是最健康环保的取暖方式,一如《老老恒言》所述:日清风定,就南窗下,背日光而坐……脊梁得有微暖,能使遍体和畅,湿寒尽褪,极为补益也!

1
查看完整版本: 三水国学战胜寒潮的不是凛然正气,是黑科